11月6日上午,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方明一行来访,双方在图书馆实训综合楼529会议室举行校企合作座谈。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探“职教出海”新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玉成,副校长黄敏、蒋买勇、卜志纯等校领导及相关二级学院、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议由卜志纯主持。

会议现场
王玉成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博雷顿公司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特别指出,陈方明董事长作为从湖南走出去的杰出企业家,其回馈家乡、投资实业的桑梓情怀与战略眼光令人敬佩。博雷顿从投资领域成功转向实体经济领域,并精准布局新能源与零碳机械这一前沿赛道,其“企业家精神”与学校的“教育家情怀”在价值层面高度契合,为双方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博雷顿公司作为“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专注于新能源工程机械、光储充微电网等领域。座谈会上,公司进一步介绍了其完整的业务布局:从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的生产与储存,到电动工程车辆的电力消纳,再到整车的设计制造、“三电”系统的自主研发,以及前沿的无人驾驶技术团队,构建了“源、储、充、用”一体化的零碳解决方案。这一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我校电力、信息、经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就业与科研对接空间。
蒋买勇系统梳理了学校与博雷顿业务高度契合的专业领域,为后续“订单班”的开设及职教出海达成初步共识;同时提出依托我校科研平台、研发团队和创新成果,期待在水利特殊场景的智能化、标准化装备研发上共同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黄敏针对学生“出海”就业的现实挑战,提出系统化解“安全性顾虑”、精准提升“适应性能力”、破除“发展前景顾虑”三点关键思路,形成“出得去、回得来、有未来”的人才培养闭环。
王玉成进一步高瞻远瞩地指出了双方合作的战略空间。他强调,合作不应局限于签署协议,而应聚焦于“非洲等‘一带一路’主战场”,进行有效的、机制化的人才培养。他分析,非洲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口,这正是我校学子随企出海、实现价值的巨大机遇。他期盼博雷顿能将上市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乃至海外直接就业通道的构建中,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
陈方明对此深表认同,并回应道:“我们不想走形式,而是希望真正落地,借助博雷顿这个平台,与学校共同实践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别不大,关键是机制和机会。”他分享了公司员工在海外快速成长的实例,印证了“将人才投放到当地去历练”是成长最快的路径。
此次会谈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在博雷顿加速布局海外、中国制造大步“出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将通过订单培养、预备班等机制,为学生开辟国际化就业新通道,共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与中国职教人才走向世界。

合影